《许善达说供给侧改革》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7292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9-26 分类:研究院著作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战略的一大热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作者通过本书为我们清晰讲述了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前世今生,并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会不会断崖式下行”“为什么不是周期性下行”等重要问题,前瞻性地指出了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势以及相应政策将带来的影响。

作者曾经任职国家税务总局,还在本书中首次全面描绘了自己的“财税改革新主张”,为中国财税改革建言献策,同时探讨了全民关注的“住房问题”的可能性政策与未来发展……

透过作者的通俗解读,想必我们心中的那些经济疑团或可一一解开。

供给侧改革究竟改哪些?主要两个领域:

一要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要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等。重点是去产能,特别是钢铁、煤炭行业等。同时,我们企业生产效率相对还较低,主要是成本结构不合理,部分成本偏高,包括税费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

二企业技术进步的投入不足。全世界优秀的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基本占到整个销售收入10%以上,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却都在1%—2%之间。同时我们企业的折旧率太低,过去只强调了物理的折旧。

供给侧改革,一是要降低企业成本,二是要鼓励企业提高折旧率、增加研发投入,使企业从过去那种依靠数量增长、规模扩大来发展,转化到通过技术进步、通过创新和研发来发展。这就对体制改革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作者简介

许善达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之一,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自清华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曾任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等职。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理论研究,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特邀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中方专家组成员。

精彩试读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下行的状态,对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对这一状态进行判断,从而准确地把握和积极地应对,意义非常重大。

一、三种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当前,专家们对中国经济走势大体上有三种预测。

第一种属于比较乐观的。这类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处于周期性下行态势,存在一个经济由下行的底部转为上行的拐点,认为我国经济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从下行转为上行,随后呈现出新的、比较高速的增长。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出现了一些向好的信息,他们认为,这些信息是经济下行出现底部的信号,他们预测经济很快会恢复到较高的增长率。

还有一些人,包括中国国内的也包括一些外国的专家,持第二种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潜在矛盾非常严重。他们判断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已经是“病入膏肓”,预测中国的经济必然在不长的时间里会爆发断崖式的下降,或曰“硬着陆”。

第三种预测则认为,这次经济下行既不是周期性的,也不会是断崖式的,而是相当长期的波动性或者说非周期性下行。这种看法既不像第一种那样乐观,也不像第二种那样悲观。

上述三种预测在专家中争论较大,难以形成共识。

二、决策层的最新判断

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决策层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走势做出了判断。这个新判断就是认为我国经济处于非周期性或者说长期波动性下行。决策层认为第一种预测过于低估了国内外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不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实际,如果基于这种预测做出相应的决策将无法控制经济风险的爆发。同时,决策层认为第二种预测虽然充分估计了国内外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低估了我国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和使用这些资源解决经济问题、克服经济困难的能力,或者说,低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在现有资源总量中释放出巨额的改革红利。这些改革红利将有效地预防和消除经济生活中潜在的风险。决策层一方面认为,国内外现实经济生活中潜在的问题相当严重,不可低估。因此,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前,中国经济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上行。同时认为,由于多年积累的风险非常严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行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我国资源总量巨大,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仍然在建设之中,许多体制改革的决定虽已做出但尚未全部落实。可以说,经济生活中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但潜在的改革红利也是巨大的。如果,也是只要,我们大力推动落实已经做出的改革决策,完全可以释放出巨额的改革红利来预防和消除潜在的风险,从而避免断崖式下行局面的出现。

这个新判断的关键在于区别周期性下行和非周期性下行。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区别是什么?所谓周期性的下行,就是在经过一段较短时间的下行后,会出现一个底部,经济转为上行,再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上行以后,会出现一个顶部,经济转为下行。如果有这样的判断,那么在经济下行时大家就在研究底部在哪里,在经济上行时大家就在研究顶部在哪里。如果我们现在处于周期性下行,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做决策,都要考虑什么时候到底部了、经济开始往上了该怎么做。

现在对国民经济总体走势的判断就是非周期性的,它是一个波动的,持续下行的趋势。不是能够很快就见到底部的,这是对我们这次经济下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就是说,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速度慢这种情况是很多的,但是以前的下行周期性相对比较明显,这次不同,经济下行的底部在哪里?现在判断不出来。何时到达这个底部,就更判断不出来了。这个总体判断(包括判断出来的和判断不出来的)的内涵十分丰富,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非周期性、波动性下行同时又不能确定底部和到达底部的时间。这就是当前经济走势的基本特征。现在大部分专家都接受经济走势非周期性、波动性下行的判断。而多数人还不能确切地把握“不能确定底部”就是意味着经济要持续下行,“不能确定到达底部的时间”就是意味着不知道下行的速度有多快或者说多慢。这两个“不能确定”就给政府、企业和居民带来不确定性。在这两个无法确定的前提下做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


《许善达说供给侧改革》

浏览:7294 作者: 时间:2020-09-26 分类:研究院著作
作者通过本书为我们清晰讲述了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前世今生,并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会不会断崖式下行”“为什么不是周期性下行”等重要问题,前瞻性地指出了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势以及相应政策将带来的影响。 作者曾经任职国家税务总局,还在本书中首次全面描绘了自己的“财税改革新主张”,为中国财税改革建言献策,同时探讨了全民关注的“住房问题”的可能性政策与未来发展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战略的一大热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作者通过本书为我们清晰讲述了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前世今生,并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会不会断崖式下行”“为什么不是周期性下行”等重要问题,前瞻性地指出了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势以及相应政策将带来的影响。

作者曾经任职国家税务总局,还在本书中首次全面描绘了自己的“财税改革新主张”,为中国财税改革建言献策,同时探讨了全民关注的“住房问题”的可能性政策与未来发展……

透过作者的通俗解读,想必我们心中的那些经济疑团或可一一解开。

供给侧改革究竟改哪些?主要两个领域:

一要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要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等。重点是去产能,特别是钢铁、煤炭行业等。同时,我们企业生产效率相对还较低,主要是成本结构不合理,部分成本偏高,包括税费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

二企业技术进步的投入不足。全世界优秀的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基本占到整个销售收入10%以上,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却都在1%—2%之间。同时我们企业的折旧率太低,过去只强调了物理的折旧。

供给侧改革,一是要降低企业成本,二是要鼓励企业提高折旧率、增加研发投入,使企业从过去那种依靠数量增长、规模扩大来发展,转化到通过技术进步、通过创新和研发来发展。这就对体制改革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作者简介

许善达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之一,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自清华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曾任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等职。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理论研究,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特邀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中方专家组成员。

精彩试读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下行的状态,对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对这一状态进行判断,从而准确地把握和积极地应对,意义非常重大。

一、三种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当前,专家们对中国经济走势大体上有三种预测。

第一种属于比较乐观的。这类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处于周期性下行态势,存在一个经济由下行的底部转为上行的拐点,认为我国经济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从下行转为上行,随后呈现出新的、比较高速的增长。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出现了一些向好的信息,他们认为,这些信息是经济下行出现底部的信号,他们预测经济很快会恢复到较高的增长率。

还有一些人,包括中国国内的也包括一些外国的专家,持第二种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潜在矛盾非常严重。他们判断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已经是“病入膏肓”,预测中国的经济必然在不长的时间里会爆发断崖式的下降,或曰“硬着陆”。

第三种预测则认为,这次经济下行既不是周期性的,也不会是断崖式的,而是相当长期的波动性或者说非周期性下行。这种看法既不像第一种那样乐观,也不像第二种那样悲观。

上述三种预测在专家中争论较大,难以形成共识。

二、决策层的最新判断

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决策层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走势做出了判断。这个新判断就是认为我国经济处于非周期性或者说长期波动性下行。决策层认为第一种预测过于低估了国内外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不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实际,如果基于这种预测做出相应的决策将无法控制经济风险的爆发。同时,决策层认为第二种预测虽然充分估计了国内外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低估了我国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和使用这些资源解决经济问题、克服经济困难的能力,或者说,低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在现有资源总量中释放出巨额的改革红利。这些改革红利将有效地预防和消除经济生活中潜在的风险。决策层一方面认为,国内外现实经济生活中潜在的问题相当严重,不可低估。因此,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前,中国经济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上行。同时认为,由于多年积累的风险非常严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行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我国资源总量巨大,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仍然在建设之中,许多体制改革的决定虽已做出但尚未全部落实。可以说,经济生活中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但潜在的改革红利也是巨大的。如果,也是只要,我们大力推动落实已经做出的改革决策,完全可以释放出巨额的改革红利来预防和消除潜在的风险,从而避免断崖式下行局面的出现。

这个新判断的关键在于区别周期性下行和非周期性下行。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区别是什么?所谓周期性的下行,就是在经过一段较短时间的下行后,会出现一个底部,经济转为上行,再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上行以后,会出现一个顶部,经济转为下行。如果有这样的判断,那么在经济下行时大家就在研究底部在哪里,在经济上行时大家就在研究顶部在哪里。如果我们现在处于周期性下行,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做决策,都要考虑什么时候到底部了、经济开始往上了该怎么做。

现在对国民经济总体走势的判断就是非周期性的,它是一个波动的,持续下行的趋势。不是能够很快就见到底部的,这是对我们这次经济下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就是说,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速度慢这种情况是很多的,但是以前的下行周期性相对比较明显,这次不同,经济下行的底部在哪里?现在判断不出来。何时到达这个底部,就更判断不出来了。这个总体判断(包括判断出来的和判断不出来的)的内涵十分丰富,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非周期性、波动性下行同时又不能确定底部和到达底部的时间。这就是当前经济走势的基本特征。现在大部分专家都接受经济走势非周期性、波动性下行的判断。而多数人还不能确切地把握“不能确定底部”就是意味着经济要持续下行,“不能确定到达底部的时间”就是意味着不知道下行的速度有多快或者说多慢。这两个“不能确定”就给政府、企业和居民带来不确定性。在这两个无法确定的前提下做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