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盘活国有资本存量来增加中央机动财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4381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9-29 分类:研究成果财经报告文章

当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诸多紧迫的社会问题和继续深化改革中的新问题都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和资源加以解决,以保证改革和发展的平稳进行。因此,首要问题是如何快速、有效、平稳地增加中央和地方的机动财力,保证各类紧迫问题能够及时、顺利地解决。

一、当前一些紧迫问题的财力缺口和传统资金来源的局限性

改革攻坚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各种紧迫问题大体可归纳为稳定问题、安全问题、中长期发展问题及综合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当多的资源加以解决和妥善处理。

比如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大多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社保资金的缺口在10万亿元以上,全口径最多可能达到18万亿元左右。相比而言,我国2013年的全国社保收入约4万亿元左右。依靠现有财政收入来弥补社保缺口的可能性很低。

那么当前各种紧迫问题的资金来源如何解决呢?

我国政府增加财政资金的传统办法主要有:加税、印钞票和土地财政。目前看这些方法都面临着很大的阻力。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财政可支配资源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达到40 %以上,根据政治局“稳定宏观税负”的决议,已经没有增加纳税人负担的空间;第二,多印钞票买国债很容易,但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牺牲老百姓的利益,在目前的国际国内舆论形势下,不宜使用;第三,我们前十几年常用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目前此项收入已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各种土地拆迁问题,使得土地收益和成本日益接近,很难成为继续发展的资金支撑。

现在看,这些传统的增加资金来源的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政治上基本不可行。

而在当前紧迫问题较多,且传统的财力资源不足或明显不通的情况下,要走出一条既不增加纳税人负担,又不动摇公有制基础,能有效拓宽资金来源、增加国家机动财力的新路子,应该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所迫切需要落实的基础性问题。

 

二、国有企业是国家财力累计投入所形成的资产载体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国有企业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归集财政资源所形成的物质载体。建国以后,国家通过多次建设热潮和重大项目累计形成了众多的国有企业,其中投入的主要是各种财政资源。

从生产的角度看,这些国有资产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财政参与全社会财富分配的物质资本,是国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财力支撑。

财政部企业司于2014年7月28日首次对外公布了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情况,公开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家底”,为利用存量资产,拓宽政府的可持续资金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这次公布的数据包括94个中央部门所属企业、113家国资委监管企业、5家财政部监管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以说是目前能获悉的反映我国国企现状的最权威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国企数量15.6万户,其中央企5.2万户,地方国企10.4万户。全国国企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地方国企总资产5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央企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4.6%;地方国企利润总额8868.7亿元,同比增长6.7%。国企的总资产利润率在2.5%左右。

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效率问题。一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也就是为股东和国家提供利润的能力;另一是资本的管理运营效率,即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国有资本作为一类资本的最大价值。前者是在实体市场上的竞争力,后者是在股东之间和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70%以上的控股结构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控股比例。实际上既大规模的闲置了国有资本,又降低了国有资本的杠杆和管理效率,但同时也为继续挖掘国有资本中潜藏的价值提供了可能。

鉴于此,如何高效地利用好我国多年来积累的物质财富,推动国有资本的增值和提升运作效率,为国家长期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财源,是到了需要认真思考的阶段了。

 

三、盘活国有资本存量可以置换的资金数量额度

现有的国有资本,在不改变国有控股或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仍有很多资本可以拿出来盘活,加以运作,并置换或释放出一定的资金额度。

据德意志银行初步测算,单纯计算已上市国有控股公司的资本释放额度,在股市国有股平均市盈率15-20倍的情况下,假如从平均70%的国有控股比例降低到50%,可释放的国有控股资本可达人民币18万亿元;从平均70%的国有控股比例降低到30%,可释放的国有控股资本可达人民币36万亿元。(为什么国有控股比例降到30%仍然可以保证国家控股和所有制性质,以后将专题论述)

而此外,在国有上市公司以外还有大量非上市国有企业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还可以继续通过改制规范,形成可利用的资本,如医疗集团、新闻出版集团等。这部分资本基本上属于100%控股,有更大的资本价值和运作空间可以挖掘。

总之,通过国有资产减持,可以为政府在10年之内筹集20-40万亿的机动财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此项工作做好了,在10年之内民生问题可以大大改善,国防力量可以大大增强,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会有显著的加强。

 


通过盘活国有资本存量来增加中央机动财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浏览:4383 作者: 时间:2020-09-29 分类:研究成果财经报告文章
​当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诸多紧迫的社会问题和继续深化改革中的新问题都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和资源加以解决,以保证改革和发展的平稳进行。因此,首要问题是如何快速、有效、平稳地增加中央和地方的机动财力,保证各类紧迫问题能够及时、顺利地解决。

当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诸多紧迫的社会问题和继续深化改革中的新问题都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和资源加以解决,以保证改革和发展的平稳进行。因此,首要问题是如何快速、有效、平稳地增加中央和地方的机动财力,保证各类紧迫问题能够及时、顺利地解决。

一、当前一些紧迫问题的财力缺口和传统资金来源的局限性

改革攻坚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各种紧迫问题大体可归纳为稳定问题、安全问题、中长期发展问题及综合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当多的资源加以解决和妥善处理。

比如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大多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社保资金的缺口在10万亿元以上,全口径最多可能达到18万亿元左右。相比而言,我国2013年的全国社保收入约4万亿元左右。依靠现有财政收入来弥补社保缺口的可能性很低。

那么当前各种紧迫问题的资金来源如何解决呢?

我国政府增加财政资金的传统办法主要有:加税、印钞票和土地财政。目前看这些方法都面临着很大的阻力。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财政可支配资源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达到40 %以上,根据政治局“稳定宏观税负”的决议,已经没有增加纳税人负担的空间;第二,多印钞票买国债很容易,但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牺牲老百姓的利益,在目前的国际国内舆论形势下,不宜使用;第三,我们前十几年常用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目前此项收入已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各种土地拆迁问题,使得土地收益和成本日益接近,很难成为继续发展的资金支撑。

现在看,这些传统的增加资金来源的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政治上基本不可行。

而在当前紧迫问题较多,且传统的财力资源不足或明显不通的情况下,要走出一条既不增加纳税人负担,又不动摇公有制基础,能有效拓宽资金来源、增加国家机动财力的新路子,应该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所迫切需要落实的基础性问题。

 

二、国有企业是国家财力累计投入所形成的资产载体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国有企业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归集财政资源所形成的物质载体。建国以后,国家通过多次建设热潮和重大项目累计形成了众多的国有企业,其中投入的主要是各种财政资源。

从生产的角度看,这些国有资产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财政参与全社会财富分配的物质资本,是国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财力支撑。

财政部企业司于2014年7月28日首次对外公布了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情况,公开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家底”,为利用存量资产,拓宽政府的可持续资金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这次公布的数据包括94个中央部门所属企业、113家国资委监管企业、5家财政部监管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以说是目前能获悉的反映我国国企现状的最权威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国企数量15.6万户,其中央企5.2万户,地方国企10.4万户。全国国企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地方国企总资产5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央企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4.6%;地方国企利润总额8868.7亿元,同比增长6.7%。国企的总资产利润率在2.5%左右。

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效率问题。一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也就是为股东和国家提供利润的能力;另一是资本的管理运营效率,即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国有资本作为一类资本的最大价值。前者是在实体市场上的竞争力,后者是在股东之间和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70%以上的控股结构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控股比例。实际上既大规模的闲置了国有资本,又降低了国有资本的杠杆和管理效率,但同时也为继续挖掘国有资本中潜藏的价值提供了可能。

鉴于此,如何高效地利用好我国多年来积累的物质财富,推动国有资本的增值和提升运作效率,为国家长期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财源,是到了需要认真思考的阶段了。

 

三、盘活国有资本存量可以置换的资金数量额度

现有的国有资本,在不改变国有控股或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仍有很多资本可以拿出来盘活,加以运作,并置换或释放出一定的资金额度。

据德意志银行初步测算,单纯计算已上市国有控股公司的资本释放额度,在股市国有股平均市盈率15-20倍的情况下,假如从平均70%的国有控股比例降低到50%,可释放的国有控股资本可达人民币18万亿元;从平均70%的国有控股比例降低到30%,可释放的国有控股资本可达人民币36万亿元。(为什么国有控股比例降到30%仍然可以保证国家控股和所有制性质,以后将专题论述)

而此外,在国有上市公司以外还有大量非上市国有企业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还可以继续通过改制规范,形成可利用的资本,如医疗集团、新闻出版集团等。这部分资本基本上属于100%控股,有更大的资本价值和运作空间可以挖掘。

总之,通过国有资产减持,可以为政府在10年之内筹集20-40万亿的机动财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此项工作做好了,在10年之内民生问题可以大大改善,国防力量可以大大增强,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会有显著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