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中国亟须提高税制竞争力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5060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06-11 分类:权威声音文章

6月5日晚,由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第一财经研究院、第一财经年度金融书籍联合主办的“全球税改竞争和中国供给侧改革暨《许善达说供给侧改革》新书读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举行。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就全球税改竞争和中国供给侧改革和听众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明祺等嘉宾参与了圆桌讨论。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

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出的减税计划力度惊人,将引起一场全球减税浪潮,但该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地仍争议不少,有待观察。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5日对第一财经分析,美国最终减税决议肯定较原计划有差别,但减税的结果不会变。这对正计划和落实降低宏观税负的中国来说,挑战更加严峻,中国减税力度要更大,减税进度要提前

6408

         许善达发表演讲


“中国需要以各个税种对企业、个人竞争力影响进行评估,对不利于竞争力提高的税种要优先调整,降低负面影响。”许善达说。

他给出的应对方案包括:加快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从而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减轻企业用人成本。即使企业所得税25%税率保持不变,应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扣除力度等举措来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度降低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45%最高边际税率,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特朗普减税真正落地挑战大


6月5日晚,许善达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许善达说供给侧改革》读书会上,和听众就全球税改竞争和中国供给侧改革分享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特朗普改革举措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减税措施。”许善达说。

今年4月26日,美国正式公布了自1986年来力度最大的减税计划,虽然内容仅有一张A4纸,但还是让不少人士感到震惊。

这次美国税改计划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简化税制,降低美国家庭尤其是中产阶级的税负,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全球最高之一降至最低之一。

具体来看,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从35%降至15%,对于美国公司在海外利润提取回美国进行一次性征税。个人所得税级数由七级降至三级,税率由高到低分别是35%、25%、10%。向有孩子和家属照顾支出的家庭提供税务减免,废除遗产税等。

这一减税计划真正落地还需要获得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但外界对于这一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地持怀疑态度,这些质疑包括大规模减税将带来的财政减收,财政收支难以平衡,会恶化美国赤字和债务水平。减税主要受益者为富人,贫富差距或进一步扩大,等等。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在上述会上表示,特朗普减税改革很难,如果不削减政府开支将难以做到,这也是美国现在争论非常大的问题。

如何弥补减税带来的巨大赤字?会议主持人、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回忆,在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面对美国减税和未来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钱从何来的问题,美国财政部长回应主要一点是预判减税计划将提振美国经济增长到3%,企业利润增加,个人工资上涨。经济增长本身来为大幅减税“买单”。

“但美国经济真的能达到3%的增速吗?”杨燕青向会上嘉宾抛出这一问题。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美国经济比较乐观,他认为可以达到。田国强则认为美国很难达到3%的经济增速。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明祺认为非常难,“美国经济增速今年只有2%左右,明年稍微高一点,能够有个2.4%左右的增长了不起了”。

田国强认为,“靠减税刺激经济增长来为减税买单”这一说法在美国争论很大,上世纪美国总统里根实施大规模减税时也有类似说法,但最终没有做到,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

打造更具竞争力税制来应对


尽管各方对特朗普大规模减税计划落地意见颇多,但很少有人认为它会夭折。

田国强告诉第一财经,虽然争议很大,但特朗普减税方案落地的可能性比较大。

许善达也认为,特朗普减税方案经过讨价还价之后,最后获得通过的决议和现在提出的计划肯定会有些差别,但是减税结果不会变。

章俊分析,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一定能达到15%的企业所得税减税目标,因为商人的特点之一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最后通过的减税方案的税率可能高于15%,整体冲击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

国际税收竞争将驱动资本、技术等流动性生产要素从高税国流向低税国。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减税将引发新一轮全球减税浪潮。

许善达告诉第一财经,其实去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做出了降低宏观税负这一重大战略判断,那时特朗普还没当选美国总统。因此特朗普减税计划只是加大了中国降低宏观税负压力,也就是我们原先设计的减税力度和时间需要做出变化,即减税规模要增加,减税速度要加快。

根据官方说法,去年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等重大减税举措和降费措施下,我国降低企业成本达到1万亿元。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也提出了1万亿元减税降费目标。

章俊认为,特朗普如果真的实施减税方案中国必须跟进。但如果短期仓促跟进,简单降低税率可能弊大于利,中国减税仍需要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做,而不是单纯跟随美国。

许善达认为,在全球化竞争形势下,税制本身就是竞争力,税制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对企业和个人竞争力的影响,税制竞争力因素重要性甚至超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因素。

“如果税制不利于提高企业、个人竞争力,最终经济萎缩,企业、个人收入下滑,税源会丧失,也就无从调节收入差距。而调节收入差距并非是税制主要功能,提高低收入者生活质量完全可以从财政支出上解决,包括加大对低收入者社保力度。因此,在税制设计上应该把提高企业、个人在全球竞争力作为有限考虑目标。”许善达。

他认为,为提高企业个人竞争力,当前中国税费体系还有不少调整空间。比如现在社会保障费率达到40%左右,如果加快划拨部分国有资产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那可以大幅降低社保费率,这将给企业减轻很大的负担。

其实,近两年,我国已经在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去年测算给企业减负近千亿。今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

许善达还建议,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抵扣力度,从而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工薪个税45%最高边际税率,减少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成本。

近日,为进一步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我国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扣除比例至175%。




相关阅读:



许善达解读财税改革新动向

在今年两会期间,许善达做客第一财经首席评论节目,对财税改革新动向做出了解读。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媛:各位好,这里是首席评论。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一年,“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并将继续实行,在提振实体经济的总目标下我们今天关注财政政策,尤其是财税政策,如何调整适应整个改革目标。

2016年营改增所有试点行业税负实现只减不增

3月5日发布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去年中央首次强调降低宏观税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低企业成本的背景下,减税降费成为2016年的关键词,5月1日在全国全面推开的营改增,被认为是本届政府重大的减税举措。根据预算报告,2016年营改增新增试点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全部实现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36亿元。

许善达:宏观税负仍有下降空间

张媛:营改增是整个财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整个营业部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时候提整个宏观税负的下降,特别看到宏观税负在高层的表态上从稳定转为了降低,这个时候宏观税负如果要降低的话,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操作层面上应该怎么做?

许善达:营改增这个事可以说是我们从199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减税的措施,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认为2015年提出来经济下行,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觉得下行是正常的,要下行,又要防止悬崖式的下行,还有很多措施,我认为营改增是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如果我们2016年不实行营改增,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现在要比实行营改增大得多。所以我认为这个决策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缓和的往下走,是起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我认为在营改增之前,我们从税负来看,最不合理的偏高的就是营业税,而且服务业税负高也影响到制造业,因为你制造业购买服务业营业税的服务不能抵扣了,所以现在统一数字证明,营改增以后减税最大的部分是原来的制造业,他们购进的服务业能够抵扣税款以后,他们减税的数量是最大的,所以营改增是一个全面减税的措施。但是呢,这个完成以后,再来看我们整个宏观税负,认为仍然偏高,不是说营改增把5000亿减了,我们宏观税负就合适了,我认为仍然偏高。这个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继续的降低宏观税负,这个决策我认为是决策层他们做的一个,可以说是有前瞻性的,应该说非常英明的一个决策。

许善达:降低宏观税负关键在于降低社保缴费率

张媛:全面实行了营改增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已经出现了整体税负下降的态势,效果已经出现,这个时候如果说宏观税负整体水平还是偏高,那么继续要减的话,从哪里入手呢?

许善达:我们在两年以前研究院也写过报告,从现在来看偏高最优先降低的是社保缴费,因为我们国家社保缴费有一个历史渊源,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刚开始搞社保的时候,因为原来的职工和企业都不交社保,但是退休了要领钱,所以我们财政部没有另外一笔钱给他们发这个社保费,所以当时定的就是由现在交钱的人交两份,给你自己将来领钱交一份,现在还不到退休预交一份,同时给以前没交现在领钱的人交一份,这是个历史原因,因为我们国家的改革有个过程,所以偏高是当时的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从2016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我们原来是45的缴费率,中央决定从45到降到40,大概有一千亿左右的减负,同时原来有些地方,因为我们是分省统筹,有的地方收支不够就提高了缴费率,有的46、47,国务院决定地方提高的一律废除,执行中央定的40。同时允许一些收大于支的,你有盈余可以降低,所以广东、浙江都把企业交的20的养老保险降到了14,这个是2016年的年初做的决策。尽管如此现在40%的缴费率仍然是偏高的,所以在宏观税负里头,我们现在认为营改增之后最优先要解决的就是社保缴费,我们提出来花五年的时间把40降到20。

张媛:如果说从40%社保缴费率变到20%,这个是减了谁的负?如果降低了企业的负担,是不是员工的福利相应降低了?

许善达:不是的,这个是既减轻了企业负担也减轻了员工负担,比如说减一半,现在养老保险是28,减一半,企业从20到10,职工从8到4,这个对企业和员工都是减轻负担,表现在社保缴费率的降低,只要这个降低的部分,企业少交一部分,职工也少交一部分,收益既有企业也有职工,但这个并不影响领钱的人多少,少交的,领钱的人并不变,这个怎么解决呢?我们认为只有划转国有资本。

许善达:可考虑动用国有资本降低社保缴费率

许善达:现在就有缺口,现在缺口是什么呢?一部分由省里自己的财政补,还有一部分省里补了不够,中央财政再补,现在每年补在8、9千亿的税,才能使领钱的人领到,交的人和领的人太多,有一个算账。我们觉得你再靠财政补贴这个办法是不可能了,因为财政的收支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往这里头补,但是你又想降低这个东西,领的人又不能少,那这缺口总得往里填,那么我们认为唯一可以动用的资源国有资本。

张媛:这一块国资委的压力也很大。

许善达:你动用国有资本并不是说国有资本变成私人资本,是把它的收益拿来往这里补,对国有资本的收益约束就更强了,当然这个办法还有很多别的好处,比如说你国有控股的企业,现在国有控股企业就是国资委负责,不管中央还是省,它是一个特别大的股东,如果你把一部分划给社保,仍然是国有资本,这个股东变了,等于国资委代表一个股东,社保基金代表一个股东,这样两个股东都是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并没有少,但是两个法人代表的身份变了,变成两个股东,这个对国有企业的运行也有很大的好处,就是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的关系要比现在一股独大好,我们现在说一股独大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但是不应该一个股东代表一股独大,所以我觉得划国有资本给社保,除了补这个缺口以外,还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我觉得这个是唯一可行的,也是可以在几方面有改革红利的办法。

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再次成为焦点

2017年营改增减税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从而继续降税减费来减轻企业负担。根据央地增值税收入分配过渡方案,所有行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均纳入中央和地方共享范围,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该方案暂定实施两至三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随着营改增的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面临的矛盾加大,央地财政将如何进一步平衡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许善达:增值税央地五五分成不会长久实行

张媛:说到营改增当时在过渡时期也是央地五五分成,这个过程中央地方财权事权不是五五分成,如何看待在统筹的过程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

许善达:营改增以后最早的方案就是上海试点方案,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仍然百分之百归地方,减税部分由地方承担,这个方案全面推行的时候就执行不下去了,因为减税都让地方承担,地方政府吃不消了,因为一共从头到尾减的快上万亿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本来就缺口很大,这次改成五五分成,从钱上说地方问题解决了,给他钱,保这个基数。但是有个什么问题呢?这个钱是国税局收,每收的钱给地方入库,这个对地方政府来说,我认为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地方政府的职能要比很多发达国家地方职能多。所以它不但要有钱,它还有一定的权,所以现在改法,就是说营改增,改成增值税了,五五分成,钱是给他了,他没有权了,原来营业税在2015年底是1.9万亿左右,是由它收的,地方税务局执行省长的指示来收,这里面就有很多调控的余地,现在等于地方政府这个调控余地没有了,地方税里头只有2000亿、3000亿,都这个了,企业所得税分成,个人所得税分成,没有主体税种,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次财税战略调整的内容之一,就是一定要使地方政府既有钱,还得有适当的权力,这核心问题就是地方税体系要有一个主体税,我认为这个文件说暂定两到三年五五分成,为什么说这个呢?就是给地方政府一个信号,五五分成的办法是暂时的,是一个短期的,将来一定会推动改革,让地方政府有钱还得有一定的权力。

许善达:建议把消费税划为地方主体税种

张媛:那这种时候,如果说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的话,用什么样的税填补呢?

许善达:我们也提出一个报告,就是说认为最好的办法,现在好像多数专家也都认可,就是把现在再生产批发环节收的消费税挂到零售环节,再加上零售环节的车辆购置税,两个加在一起有1.3万亿左右,这个数正好来给地方做一个主体税种,主体税种不能两三千亿,必须得上万亿,而且这个钱地方政府还得有一定的控制力,我认为消费税比较合适,原来按照税的性质消费税就应该在零售环节,为什么以前不这样呢?那个时候税务局没有能力收,比如加油站,那个时候的加油站不联网,现在不同,全国联动,所以现在政府监控零售的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过去了,因此地方政府已经具备了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把消费税划到零售环节,给地方政府一个一万多亿的主要税主体税种,我认为这个正好是时机,又能够给地方政府钱,又能给地方政府权,我觉得税制和中央财政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善。

张媛:那么说到整个经济新常态,在推行整个财税改革的过程中,目标、战略明确,但是也要分步走,这样的节奏轻重缓急应该如何来看?

许善达:我觉得现在应该说最优先的应该是,一个我刚才说的降低税负来看就是社保,从中央地方关系来看就是消费税,我觉得这两个应该是2017年重点要做的最优先的工作。这两个措施做好了,然后再其他的措施,我觉得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这两个解决了,新常态下的财税新战略就基本实现了。

许善达:美国减税给国内降低宏观税负增加新挑战

张媛:确实说到整个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过程中,税负可能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到的因素,除了这方面之外,看到整个实体经济受到的外部影响很多,因素非常复杂,比方说2017年整个国际外部环境其实也非常的复杂,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实体经济来讲,对于我们相应的财税政策的调整会否有一定的影响?

许善达:我觉得这个挑战要比2016年严峻得多,因为主要是说美国,我觉得美国最近跟中国有关的经济政策,减税。我们现在已经降低宏观税负,仍然是偏高的,而且我们的税收里面企业占90%,宏观税负偏高,就是企业税负偏高,刚才我讲这个社保,主要是企业还有居民。所以要是中国你说了降低宏观税负还没降呢,美国它要降,它要把企业税从35%降到15%,如果这么一降的话,显然这种市场竞争,他招商引资,我们资金投资可能就继续外流,我们在国内生产的成本就高,你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就会下降,所以我觉得这个对我们国内降低宏观税负这个战略要加快实施,要加大力度。本来比如说社保,五年,能不能再快一点,因为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一减税,这个利益在这儿摆着。所以我觉得中国这一条,美国的减税实际上给我们国内执行降低宏观税负增加了新的挑战,对于它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原来我们自己可以卖一点,缓和一点,分布实施,现在看我觉得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不然的话你在全世界竞争里头,我们的竞争力就会大大的下降,对我们整个经济就产生一个负面的影响。


许善达:中国亟须提高税制竞争力

浏览:5062 作者: 时间:2018-06-11 分类:权威声音文章
许善达你动用国有资本并不是说国有资本变成私人资本,是把它的收益拿来往这里补,对国有资本的收益约束就更强了,当然这个办法还有很多别的好处,比如说你国有控股的企业,现在国有控股企业就是国资委负责,不管中央还是省,它是一个特别大的股东,如果你把一部分划给社保,仍然是国有资本,这个股东变了,等于国资委代表一个股东,社保基金代表一个股东,这样两个股东都是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并没有少,但是两个法人代表的身份变了,变成两个股东,这个对国有企业的运行也有很大的好处,就是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的关系要比现在一股独大好,我们现在说一股独大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但是不应该一个股东代表一股独大,所以我觉得划国有资本给社保,除了补这个缺口以外,还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6月5日晚,由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第一财经研究院、第一财经年度金融书籍联合主办的“全球税改竞争和中国供给侧改革暨《许善达说供给侧改革》新书读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举行。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就全球税改竞争和中国供给侧改革和听众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明祺等嘉宾参与了圆桌讨论。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

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出的减税计划力度惊人,将引起一场全球减税浪潮,但该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地仍争议不少,有待观察。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5日对第一财经分析,美国最终减税决议肯定较原计划有差别,但减税的结果不会变。这对正计划和落实降低宏观税负的中国来说,挑战更加严峻,中国减税力度要更大,减税进度要提前

6408

         许善达发表演讲


“中国需要以各个税种对企业、个人竞争力影响进行评估,对不利于竞争力提高的税种要优先调整,降低负面影响。”许善达说。

他给出的应对方案包括:加快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从而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减轻企业用人成本。即使企业所得税25%税率保持不变,应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扣除力度等举措来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度降低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45%最高边际税率,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特朗普减税真正落地挑战大


6月5日晚,许善达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许善达说供给侧改革》读书会上,和听众就全球税改竞争和中国供给侧改革分享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特朗普改革举措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减税措施。”许善达说。

今年4月26日,美国正式公布了自1986年来力度最大的减税计划,虽然内容仅有一张A4纸,但还是让不少人士感到震惊。

这次美国税改计划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简化税制,降低美国家庭尤其是中产阶级的税负,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全球最高之一降至最低之一。

具体来看,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从35%降至15%,对于美国公司在海外利润提取回美国进行一次性征税。个人所得税级数由七级降至三级,税率由高到低分别是35%、25%、10%。向有孩子和家属照顾支出的家庭提供税务减免,废除遗产税等。

这一减税计划真正落地还需要获得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但外界对于这一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地持怀疑态度,这些质疑包括大规模减税将带来的财政减收,财政收支难以平衡,会恶化美国赤字和债务水平。减税主要受益者为富人,贫富差距或进一步扩大,等等。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在上述会上表示,特朗普减税改革很难,如果不削减政府开支将难以做到,这也是美国现在争论非常大的问题。

如何弥补减税带来的巨大赤字?会议主持人、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回忆,在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面对美国减税和未来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钱从何来的问题,美国财政部长回应主要一点是预判减税计划将提振美国经济增长到3%,企业利润增加,个人工资上涨。经济增长本身来为大幅减税“买单”。

“但美国经济真的能达到3%的增速吗?”杨燕青向会上嘉宾抛出这一问题。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美国经济比较乐观,他认为可以达到。田国强则认为美国很难达到3%的经济增速。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明祺认为非常难,“美国经济增速今年只有2%左右,明年稍微高一点,能够有个2.4%左右的增长了不起了”。

田国强认为,“靠减税刺激经济增长来为减税买单”这一说法在美国争论很大,上世纪美国总统里根实施大规模减税时也有类似说法,但最终没有做到,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

打造更具竞争力税制来应对


尽管各方对特朗普大规模减税计划落地意见颇多,但很少有人认为它会夭折。

田国强告诉第一财经,虽然争议很大,但特朗普减税方案落地的可能性比较大。

许善达也认为,特朗普减税方案经过讨价还价之后,最后获得通过的决议和现在提出的计划肯定会有些差别,但是减税结果不会变。

章俊分析,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一定能达到15%的企业所得税减税目标,因为商人的特点之一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最后通过的减税方案的税率可能高于15%,整体冲击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

国际税收竞争将驱动资本、技术等流动性生产要素从高税国流向低税国。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减税将引发新一轮全球减税浪潮。

许善达告诉第一财经,其实去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做出了降低宏观税负这一重大战略判断,那时特朗普还没当选美国总统。因此特朗普减税计划只是加大了中国降低宏观税负压力,也就是我们原先设计的减税力度和时间需要做出变化,即减税规模要增加,减税速度要加快。

根据官方说法,去年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等重大减税举措和降费措施下,我国降低企业成本达到1万亿元。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也提出了1万亿元减税降费目标。

章俊认为,特朗普如果真的实施减税方案中国必须跟进。但如果短期仓促跟进,简单降低税率可能弊大于利,中国减税仍需要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做,而不是单纯跟随美国。

许善达认为,在全球化竞争形势下,税制本身就是竞争力,税制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对企业和个人竞争力的影响,税制竞争力因素重要性甚至超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因素。

“如果税制不利于提高企业、个人竞争力,最终经济萎缩,企业、个人收入下滑,税源会丧失,也就无从调节收入差距。而调节收入差距并非是税制主要功能,提高低收入者生活质量完全可以从财政支出上解决,包括加大对低收入者社保力度。因此,在税制设计上应该把提高企业、个人在全球竞争力作为有限考虑目标。”许善达。

他认为,为提高企业个人竞争力,当前中国税费体系还有不少调整空间。比如现在社会保障费率达到40%左右,如果加快划拨部分国有资产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那可以大幅降低社保费率,这将给企业减轻很大的负担。

其实,近两年,我国已经在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去年测算给企业减负近千亿。今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

许善达还建议,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抵扣力度,从而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工薪个税45%最高边际税率,减少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成本。

近日,为进一步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我国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扣除比例至175%。




相关阅读:



许善达解读财税改革新动向

在今年两会期间,许善达做客第一财经首席评论节目,对财税改革新动向做出了解读。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媛:各位好,这里是首席评论。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一年,“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并将继续实行,在提振实体经济的总目标下我们今天关注财政政策,尤其是财税政策,如何调整适应整个改革目标。

2016年营改增所有试点行业税负实现只减不增

3月5日发布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去年中央首次强调降低宏观税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低企业成本的背景下,减税降费成为2016年的关键词,5月1日在全国全面推开的营改增,被认为是本届政府重大的减税举措。根据预算报告,2016年营改增新增试点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全部实现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36亿元。

许善达:宏观税负仍有下降空间

张媛:营改增是整个财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整个营业部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时候提整个宏观税负的下降,特别看到宏观税负在高层的表态上从稳定转为了降低,这个时候宏观税负如果要降低的话,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操作层面上应该怎么做?

许善达:营改增这个事可以说是我们从199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减税的措施,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认为2015年提出来经济下行,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觉得下行是正常的,要下行,又要防止悬崖式的下行,还有很多措施,我认为营改增是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如果我们2016年不实行营改增,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现在要比实行营改增大得多。所以我认为这个决策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缓和的往下走,是起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我认为在营改增之前,我们从税负来看,最不合理的偏高的就是营业税,而且服务业税负高也影响到制造业,因为你制造业购买服务业营业税的服务不能抵扣了,所以现在统一数字证明,营改增以后减税最大的部分是原来的制造业,他们购进的服务业能够抵扣税款以后,他们减税的数量是最大的,所以营改增是一个全面减税的措施。但是呢,这个完成以后,再来看我们整个宏观税负,认为仍然偏高,不是说营改增把5000亿减了,我们宏观税负就合适了,我认为仍然偏高。这个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继续的降低宏观税负,这个决策我认为是决策层他们做的一个,可以说是有前瞻性的,应该说非常英明的一个决策。

许善达:降低宏观税负关键在于降低社保缴费率

张媛:全面实行了营改增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已经出现了整体税负下降的态势,效果已经出现,这个时候如果说宏观税负整体水平还是偏高,那么继续要减的话,从哪里入手呢?

许善达:我们在两年以前研究院也写过报告,从现在来看偏高最优先降低的是社保缴费,因为我们国家社保缴费有一个历史渊源,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刚开始搞社保的时候,因为原来的职工和企业都不交社保,但是退休了要领钱,所以我们财政部没有另外一笔钱给他们发这个社保费,所以当时定的就是由现在交钱的人交两份,给你自己将来领钱交一份,现在还不到退休预交一份,同时给以前没交现在领钱的人交一份,这是个历史原因,因为我们国家的改革有个过程,所以偏高是当时的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从2016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我们原来是45的缴费率,中央决定从45到降到40,大概有一千亿左右的减负,同时原来有些地方,因为我们是分省统筹,有的地方收支不够就提高了缴费率,有的46、47,国务院决定地方提高的一律废除,执行中央定的40。同时允许一些收大于支的,你有盈余可以降低,所以广东、浙江都把企业交的20的养老保险降到了14,这个是2016年的年初做的决策。尽管如此现在40%的缴费率仍然是偏高的,所以在宏观税负里头,我们现在认为营改增之后最优先要解决的就是社保缴费,我们提出来花五年的时间把40降到20。

张媛:如果说从40%社保缴费率变到20%,这个是减了谁的负?如果降低了企业的负担,是不是员工的福利相应降低了?

许善达:不是的,这个是既减轻了企业负担也减轻了员工负担,比如说减一半,现在养老保险是28,减一半,企业从20到10,职工从8到4,这个对企业和员工都是减轻负担,表现在社保缴费率的降低,只要这个降低的部分,企业少交一部分,职工也少交一部分,收益既有企业也有职工,但这个并不影响领钱的人多少,少交的,领钱的人并不变,这个怎么解决呢?我们认为只有划转国有资本。

许善达:可考虑动用国有资本降低社保缴费率

许善达:现在就有缺口,现在缺口是什么呢?一部分由省里自己的财政补,还有一部分省里补了不够,中央财政再补,现在每年补在8、9千亿的税,才能使领钱的人领到,交的人和领的人太多,有一个算账。我们觉得你再靠财政补贴这个办法是不可能了,因为财政的收支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往这里头补,但是你又想降低这个东西,领的人又不能少,那这缺口总得往里填,那么我们认为唯一可以动用的资源国有资本。

张媛:这一块国资委的压力也很大。

许善达:你动用国有资本并不是说国有资本变成私人资本,是把它的收益拿来往这里补,对国有资本的收益约束就更强了,当然这个办法还有很多别的好处,比如说你国有控股的企业,现在国有控股企业就是国资委负责,不管中央还是省,它是一个特别大的股东,如果你把一部分划给社保,仍然是国有资本,这个股东变了,等于国资委代表一个股东,社保基金代表一个股东,这样两个股东都是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并没有少,但是两个法人代表的身份变了,变成两个股东,这个对国有企业的运行也有很大的好处,就是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的关系要比现在一股独大好,我们现在说一股独大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但是不应该一个股东代表一股独大,所以我觉得划国有资本给社保,除了补这个缺口以外,还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我觉得这个是唯一可行的,也是可以在几方面有改革红利的办法。

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再次成为焦点

2017年营改增减税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从而继续降税减费来减轻企业负担。根据央地增值税收入分配过渡方案,所有行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均纳入中央和地方共享范围,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该方案暂定实施两至三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随着营改增的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面临的矛盾加大,央地财政将如何进一步平衡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许善达:增值税央地五五分成不会长久实行

张媛:说到营改增当时在过渡时期也是央地五五分成,这个过程中央地方财权事权不是五五分成,如何看待在统筹的过程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

许善达:营改增以后最早的方案就是上海试点方案,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仍然百分之百归地方,减税部分由地方承担,这个方案全面推行的时候就执行不下去了,因为减税都让地方承担,地方政府吃不消了,因为一共从头到尾减的快上万亿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本来就缺口很大,这次改成五五分成,从钱上说地方问题解决了,给他钱,保这个基数。但是有个什么问题呢?这个钱是国税局收,每收的钱给地方入库,这个对地方政府来说,我认为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地方政府的职能要比很多发达国家地方职能多。所以它不但要有钱,它还有一定的权,所以现在改法,就是说营改增,改成增值税了,五五分成,钱是给他了,他没有权了,原来营业税在2015年底是1.9万亿左右,是由它收的,地方税务局执行省长的指示来收,这里面就有很多调控的余地,现在等于地方政府这个调控余地没有了,地方税里头只有2000亿、3000亿,都这个了,企业所得税分成,个人所得税分成,没有主体税种,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次财税战略调整的内容之一,就是一定要使地方政府既有钱,还得有适当的权力,这核心问题就是地方税体系要有一个主体税,我认为这个文件说暂定两到三年五五分成,为什么说这个呢?就是给地方政府一个信号,五五分成的办法是暂时的,是一个短期的,将来一定会推动改革,让地方政府有钱还得有一定的权力。

许善达:建议把消费税划为地方主体税种

张媛:那这种时候,如果说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的话,用什么样的税填补呢?

许善达:我们也提出一个报告,就是说认为最好的办法,现在好像多数专家也都认可,就是把现在再生产批发环节收的消费税挂到零售环节,再加上零售环节的车辆购置税,两个加在一起有1.3万亿左右,这个数正好来给地方做一个主体税种,主体税种不能两三千亿,必须得上万亿,而且这个钱地方政府还得有一定的控制力,我认为消费税比较合适,原来按照税的性质消费税就应该在零售环节,为什么以前不这样呢?那个时候税务局没有能力收,比如加油站,那个时候的加油站不联网,现在不同,全国联动,所以现在政府监控零售的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过去了,因此地方政府已经具备了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把消费税划到零售环节,给地方政府一个一万多亿的主要税主体税种,我认为这个正好是时机,又能够给地方政府钱,又能给地方政府权,我觉得税制和中央财政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善。

张媛:那么说到整个经济新常态,在推行整个财税改革的过程中,目标、战略明确,但是也要分步走,这样的节奏轻重缓急应该如何来看?

许善达:我觉得现在应该说最优先的应该是,一个我刚才说的降低税负来看就是社保,从中央地方关系来看就是消费税,我觉得这两个应该是2017年重点要做的最优先的工作。这两个措施做好了,然后再其他的措施,我觉得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这两个解决了,新常态下的财税新战略就基本实现了。

许善达:美国减税给国内降低宏观税负增加新挑战

张媛:确实说到整个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过程中,税负可能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到的因素,除了这方面之外,看到整个实体经济受到的外部影响很多,因素非常复杂,比方说2017年整个国际外部环境其实也非常的复杂,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实体经济来讲,对于我们相应的财税政策的调整会否有一定的影响?

许善达:我觉得这个挑战要比2016年严峻得多,因为主要是说美国,我觉得美国最近跟中国有关的经济政策,减税。我们现在已经降低宏观税负,仍然是偏高的,而且我们的税收里面企业占90%,宏观税负偏高,就是企业税负偏高,刚才我讲这个社保,主要是企业还有居民。所以要是中国你说了降低宏观税负还没降呢,美国它要降,它要把企业税从35%降到15%,如果这么一降的话,显然这种市场竞争,他招商引资,我们资金投资可能就继续外流,我们在国内生产的成本就高,你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就会下降,所以我觉得这个对我们国内降低宏观税负这个战略要加快实施,要加大力度。本来比如说社保,五年,能不能再快一点,因为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一减税,这个利益在这儿摆着。所以我觉得中国这一条,美国的减税实际上给我们国内执行降低宏观税负增加了新的挑战,对于它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原来我们自己可以卖一点,缓和一点,分布实施,现在看我觉得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不然的话你在全世界竞争里头,我们的竞争力就会大大的下降,对我们整个经济就产生一个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