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特报第101期 私有资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之一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4896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7-14 分类:研究成果财经报告文章

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居民收入消费倾向递减。也就是说,当居民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以后,新增部分用于消费的比例会下降,而用于投资的比例会上升。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当居民收入增长时,无论收入来源是劳动所得还是非劳动所得,总收入中必然有一定的比例要形成私有资本,可能是间接投资的私有资本,也可能是直接投资的私有资本。

实际上在计划经济时期,一部分居民在银行也有存款,也曾购买国家销售的债券。从经济学意义上,这些存款和债券就是私有资本。只不过这些私有资本对居民来说是间接投资,居民并不了解这些投资用于何种项目,更不了解投资项目的回报情况。这些投资所创造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私有资产,而是转化为公有资产,主要是国有资产。实践证明,这些由间接投资转化为国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直接投资而形成的公有资产可以将分散的小额私有资本集中起来投资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转化成为国家控制宏观经济的重要资源,这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工业体系基本架构时是完全必要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公有资本极度稀缺的情况下,把居民中分散的小额消费剩余集中起来用于建立工业体系提高了这些私有资本的效率。实际上对居民来说,这些存款和债券并不是视为私有资本追求回报的,只是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时间差,甚至购买公债是推迟自身必要的消费时间为国家做贡献。我们所说的计划经济存在这些私有资本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部分居民将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以后的收入剩余用于直接投资,或者举办企业,投资转化为实物资产,或者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转化为金融资产。私有资本用于直接投资起源于原公有制的社队企业改制为私有制的乡镇企业,城市小型公有制的工商企业改制为私有制的小型工商企业。当私有资本增值到一定水平以后,就会寻找国民经济各产业链中缺少的环节或者在公有制企业中无力提高改造产品质量的某些环节,整合有关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补充国有企业退出无关国计民生的这些环节。这些私有资本的直接投资既支持了大型国有企业集中资源强化产业链中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环节,又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这些私有资本增值的速度是远高于同一个生产环节公有资本增长速度的,特别是私有资本大量投资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员工获得的收入一方面用于个人家庭消费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消费剩余形成私有资本,即使是由于收入和消费的时间差形成间接投资的私有资本也增加了全社会资本总量。

居民收入增长越多越快,形成私有资本的比例和绝对量越大。我们预期2050年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全国人均收入比2035年国家目标64000元再翻一番到128000元,同时,我们预期最低人均收入比2035年占全国人均收入25%,即16000元,也翻一番到占全国人均收入50%,即64000元。2020年我国最低人均收入只有4000元,全国私有资本规模据专家估算已经达到我国资本总量的40%。虽然我们无法预期到2050年最低的人均消费水平,但是,最低人均收入达到2020年的16倍,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达到2020年的4倍时,必将有更多的私有资本形成。因此我们可以确认,私有资本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之一。否定私有资本就是否定共同富裕。


财经特报第101期 私有资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之一

浏览:4898 作者: 时间:2022-07-14 分类:研究成果财经报告文章
这些私有资本增值的速度是远高于同一个生产环节公有资本增长速度的,特别是私有资本大量投资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员工获得的收入一方面用于个人家庭消费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消费剩余形成私有资本,即使是由于收入和消费的时间差形成间接投资的私有资本也增加了全社会资本总量

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居民收入消费倾向递减。也就是说,当居民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以后,新增部分用于消费的比例会下降,而用于投资的比例会上升。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当居民收入增长时,无论收入来源是劳动所得还是非劳动所得,总收入中必然有一定的比例要形成私有资本,可能是间接投资的私有资本,也可能是直接投资的私有资本。

实际上在计划经济时期,一部分居民在银行也有存款,也曾购买国家销售的债券。从经济学意义上,这些存款和债券就是私有资本。只不过这些私有资本对居民来说是间接投资,居民并不了解这些投资用于何种项目,更不了解投资项目的回报情况。这些投资所创造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私有资产,而是转化为公有资产,主要是国有资产。实践证明,这些由间接投资转化为国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直接投资而形成的公有资产可以将分散的小额私有资本集中起来投资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转化成为国家控制宏观经济的重要资源,这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工业体系基本架构时是完全必要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公有资本极度稀缺的情况下,把居民中分散的小额消费剩余集中起来用于建立工业体系提高了这些私有资本的效率。实际上对居民来说,这些存款和债券并不是视为私有资本追求回报的,只是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时间差,甚至购买公债是推迟自身必要的消费时间为国家做贡献。我们所说的计划经济存在这些私有资本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部分居民将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以后的收入剩余用于直接投资,或者举办企业,投资转化为实物资产,或者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转化为金融资产。私有资本用于直接投资起源于原公有制的社队企业改制为私有制的乡镇企业,城市小型公有制的工商企业改制为私有制的小型工商企业。当私有资本增值到一定水平以后,就会寻找国民经济各产业链中缺少的环节或者在公有制企业中无力提高改造产品质量的某些环节,整合有关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补充国有企业退出无关国计民生的这些环节。这些私有资本的直接投资既支持了大型国有企业集中资源强化产业链中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环节,又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这些私有资本增值的速度是远高于同一个生产环节公有资本增长速度的,特别是私有资本大量投资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员工获得的收入一方面用于个人家庭消费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消费剩余形成私有资本,即使是由于收入和消费的时间差形成间接投资的私有资本也增加了全社会资本总量。

居民收入增长越多越快,形成私有资本的比例和绝对量越大。我们预期2050年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全国人均收入比2035年国家目标64000元再翻一番到128000元,同时,我们预期最低人均收入比2035年占全国人均收入25%,即16000元,也翻一番到占全国人均收入50%,即64000元。2020年我国最低人均收入只有4000元,全国私有资本规模据专家估算已经达到我国资本总量的40%。虽然我们无法预期到2050年最低的人均消费水平,但是,最低人均收入达到2020年的16倍,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达到2020年的4倍时,必将有更多的私有资本形成。因此我们可以确认,私有资本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之一。否定私有资本就是否定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