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现行社保制度,是上上下下都普遍关心的问题。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事实证明,只有尽快建立健全社保体系,才能有效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
一、将分省统筹改为全国统筹
现在看来,要使社保体系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因分省统筹造成的制度不够规范统一、养老负担畸轻畸重、社保基金聚能效应低、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不顺畅、生产力要素被束缚等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实现社保体系全国统筹。
201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201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定:“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可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原本是“十二五”时期应该完成的任务,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完成。
实现社保体系全国统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保制度规定、统一的社保资金账户、统一的社保调度使用、统一的社保经办管理、统一的社保信息系统,实现社保基金由中央统收统支,使整个经济社会形成由企业和个人“冲锋”、中央“压阵”“兜底”的社保体系。
二、分步降低社保缴费率
降低社保缴费率,就是综合考虑国家现行经济发展状况、社保缴费标准、支付水平、企业和缴费人的困难,以及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分步调整企业和个人的缴费上限,尽可能地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的社保缴费主要由“五险一金”组成,虽然去年和今年国务院连续下调了费率,但五项缴费合计仍占企业工资总额的40%、个人工资总额的10.5%左右。这种高缴费,已经让大多数利润微薄的企业有些不堪重负。很多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最大的压力就在‘五险一金’,用工成本逐年提升。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传统企业为了生存普遍存在恶性竞争,产品低价竞争,但同时各种费用又不断上升,压力很大。”因此,有专家认为,繁重的社保缴费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就是在“十三五”时期每年再下调4%,直至将总缴费率控制在20%左右的水平。这样,每年又可为用人单位节省成本约3000亿元。如果国家结合“双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加大员工培训和科技研发力度,将可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三、分批划转20万亿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据财政部公布,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总收入为43088.07亿元,其中财政补贴9741.75亿元。当年支出38463.97亿元,结余4624.1亿元。如果去除财政补贴,当年的缺口为5117.65亿元。若继续降低社保缴费率,缺口还会增大。因此,在改革现行社保制度的同时,还要考虑为社保注入雄厚的资金,以便弥补社保基金、特别是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缺口。
2015年12月,我们建议划转15万亿国有资本充实社保。现在看来,这个数目还不够。因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全面落实和老龄人口不断增多,社保承接量还会继续攀升,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建议,中央和各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在聚焦“主业”、分离“副业”的前提下,从中抽出20万亿国有资本(含“副业”股权),分5年(每年4万亿元)注入社保基金。这20万亿资本到位后,按照全国社保理事会所能达到的每年8%的净收益核算,每年收益可达1.6万亿元。
去年,山东省已经率先出台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案》,将省属国有资本的30%划转到省社保基金,并分两次将180.65亿元国有资本金划转至省社保基金理事会。
总之,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社保制度,才能有效突破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2016年7月7日
改革现行社保制度,是上上下下都普遍关心的问题。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事实证明,只有尽快建立健全社保体系,才能有效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
一、将分省统筹改为全国统筹
现在看来,要使社保体系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因分省统筹造成的制度不够规范统一、养老负担畸轻畸重、社保基金聚能效应低、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不顺畅、生产力要素被束缚等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实现社保体系全国统筹。
201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201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定:“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可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原本是“十二五”时期应该完成的任务,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完成。
实现社保体系全国统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保制度规定、统一的社保资金账户、统一的社保调度使用、统一的社保经办管理、统一的社保信息系统,实现社保基金由中央统收统支,使整个经济社会形成由企业和个人“冲锋”、中央“压阵”“兜底”的社保体系。
二、分步降低社保缴费率
降低社保缴费率,就是综合考虑国家现行经济发展状况、社保缴费标准、支付水平、企业和缴费人的困难,以及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分步调整企业和个人的缴费上限,尽可能地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的社保缴费主要由“五险一金”组成,虽然去年和今年国务院连续下调了费率,但五项缴费合计仍占企业工资总额的40%、个人工资总额的10.5%左右。这种高缴费,已经让大多数利润微薄的企业有些不堪重负。很多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最大的压力就在‘五险一金’,用工成本逐年提升。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传统企业为了生存普遍存在恶性竞争,产品低价竞争,但同时各种费用又不断上升,压力很大。”因此,有专家认为,繁重的社保缴费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就是在“十三五”时期每年再下调4%,直至将总缴费率控制在20%左右的水平。这样,每年又可为用人单位节省成本约3000亿元。如果国家结合“双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加大员工培训和科技研发力度,将可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三、分批划转20万亿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据财政部公布,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总收入为43088.07亿元,其中财政补贴9741.75亿元。当年支出38463.97亿元,结余4624.1亿元。如果去除财政补贴,当年的缺口为5117.65亿元。若继续降低社保缴费率,缺口还会增大。因此,在改革现行社保制度的同时,还要考虑为社保注入雄厚的资金,以便弥补社保基金、特别是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缺口。
2015年12月,我们建议划转15万亿国有资本充实社保。现在看来,这个数目还不够。因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全面落实和老龄人口不断增多,社保承接量还会继续攀升,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建议,中央和各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在聚焦“主业”、分离“副业”的前提下,从中抽出20万亿国有资本(含“副业”股权),分5年(每年4万亿元)注入社保基金。这20万亿资本到位后,按照全国社保理事会所能达到的每年8%的净收益核算,每年收益可达1.6万亿元。
去年,山东省已经率先出台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案》,将省属国有资本的30%划转到省社保基金,并分两次将180.65亿元国有资本金划转至省社保基金理事会。
总之,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社保制度,才能有效突破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联办财经研究院课题组
2016年7月7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联办财经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68061号-1 联办财经院SEEC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