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本与共同富裕

联办财经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描述
描述
专家团
学术委员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   峰
王   沅 
王东明
任克雷
邓   运
衣锡群 
赵喜子
杨凯生
陈小津
陈洪生
李新创
李君如
张克华
张燕生
张宇燕
谢渡扬
苏   宁
顾问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晓力
于洪君
王秦丰
叶克冬
刘晓北
乔宗淮
张国宝
张红宇
宋晓梧
李毅中
李   勇
许宪春
张  茅
张思平
陈小工
陈清泰
陈喜庆
周坚卫
秦朝英
徐冠华
胡存智
徐庆华
周禹鹏
周和平
黄奇帆
曹保榆
梁维娜
葛东升
廖晓淇
浏览:6756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1-18 分类: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文章


一、技术进步的三个里程碑

(一)工业技术

工业化首先是工业技术进步,以最早的蒸汽机,继而内燃机发电机,解决动力问题。用化石的能量替代人力和畜力,这是工业技术的开端,也是第一个里程碑。

(二)金融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发展,金融界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股票这种金融工具,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火车坐。也就是说靠工业资本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已经受到局限,必须有金融这种新的动力,工业才能够继续扩张。金融技术进步可以标志为第二个里程碑。金融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工业技术的发展速度,同时也逐步主导了工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得更为鲜明。二战以后美国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样一个金融体制使美国获得巨额铸币税,货币获取的财富分配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到七十年代,美国改为石油美元,再发展成各种美元的变种,即金融衍生产品。这些金融资本使美国在全球财富分配中获得越来越大的份额。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发展三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一是半导体。美国的半导体技术是先从二极管、三极管起步,逐渐形成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密度越做越高、效率越高,与其配套的操作系统等软件性能也随之提高。半导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基础的里程碑式的标志。

二是互联网。国的互联网是军队先开始研究的,当时美军认为,军队的通信信息不应设计成伞状,因为伞状系统其中一个节点一旦被对方摧毁,那么这个节点以下的所有信息就都无法传递,于是就提出能否设计一个新的系统,即使其中某个节点被损坏但是其他的信息传递还能照常运行。这样的通信系统最终设计成功,之后又转到了民用,这就是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从有线到无线,从无线到卫星,互联网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经济效率。

三是数字技术。这是信息技术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标志。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从半导体到芯片,然后是互联网,之后就是数字技术。这三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效率提高、创造财富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一项技术能替代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整个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了各国以及各个经济体内外经济格局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发展领域人们通常概括为“ABCDE”:A是人工智能,B是大数据,C是云,D是数字货币,E是电商。除这五个信息技术外,今后还会有新的数字技术领域出现。而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也会对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产生新的变化。

2.信息技术提高了美国的经济效率,使其拥有领先全世界的竞争优势

回想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工业技术的提升也很快,其中纺织品、家电和汽车等产品给美国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出现了非常大的不平衡。同时八十年代还有美苏争霸。苏联在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对美国的刺激非常大。但是美国有一个超前的关键点——半导体,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国技术发展出现了新的萌芽,用半导体技术替代电子管技术。到1970年前后,美国做出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同时相应的软件也与硬件配套发展,半导体技术飞快发展。在美国开辟出半导体的阶段,苏联还处于电子管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美国的经济效率,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国一位曾是科技部驻联合国的官员曾写文章表示,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贸易战中打败日本,让日本屈服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并且在美苏争霸中打败苏联,导致其最后解体,从生产力角度上看,就是因为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才给美国提供了这样的竞争优势。

二、信息资本

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实质是工业资本占主导的阶段。剩余价值被工业资本所获得,金融资本从工业资本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中分一杯羹。马克思没有生活到金融资本主导工业资本和劳动的时期,他没有预见到这个时期资本形态的新特点。

从工业化、工业技术的突破,到金融发展,再到信息技术的突破,全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工业资本,金融技术再发展起来以后形成金融资本,这两个资本在经济学界讨论了很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出现的一个新的资本形态,我称之为“信息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工业资本最先产生,包括管理创新的比如福特的生产线等,都是工业资本的进步。随后出现的金融资本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财富创造和分配的主体,它所获得的财富分配的份额超过了工业资本,美国依靠美元铸币税获得了难以计算的世界财富。现在信息资本已经产生,目前全球化体系逐步转型由信息资本来主导,其他资本围绕信息资本参与到世界财富的创造中,并分享到应得的份额。我认为它的发展速度会很快驾驭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

美国的巨鳄公司,如英特尔、IBMFacebook等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公司。马斯克最新产生的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无论是火箭回收,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还是人工智能芯片、人脑和芯片的连接等等,主要依靠的也是信息技术。有了这些信息资本,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都会在其统率下来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升了经济格局,而这样一个全新的获取全世界财富的优势,是信息资本为其带来的。

这个资本形态的价值远远超过它的账面价值,甚至可以说比市场一般的估值还要高,潜在的价值很大。技术发展引起的资本格局变化,这种变化对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美国目前仍然在引领信息技术,同时也是美国的信息资本在引领全球化的格局。

中国有很多资产上万亿的企业、公司,有金融公司,如工商银行,有实体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等,这些公司获得了政府的资源并经营发展壮大。但是,这几年,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几年之内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超过那些金融企业。在我国,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经济主导的一个领域。可以说,全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整个资本结构的变化,出现一个新的资本形态,这个新的资本形态就是信息资本。信息资本会主导着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这种主导使得世界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幅度增长,而这种增长也会引起全世界财富分配格局的变化。

对于我们国家、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都要看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果只局限于工业技术或者金融领域做原来的业务的话,那么在未来的财富创造效率上就会逐渐落后,甚至可能被淘汰。柯达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数码相机最早是柯达公司发明的,但是他们的决策层作出了错误判断,认为胶片仍然主导、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放弃了数码相机这样一个新技术的突破,而这项新技术被日本的企业成功应用并发展,导致柯达现在在整个摄影领域的萎缩、落后。

阿里巴巴设计的支付宝系统,买方把钱放在支付宝中,卖方寄出货品,买方同意确认收货后支付宝才能将货款转给卖方,这就解决了网络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很多偏远地区农民生产的产品要进入市场的成本非常高,更不用说进入海外市场了,但通过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大幅降低销售成本进入到市场中。互联网技术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产销体系。

信息资本的作用日益被全世界、被各国政府、被各个企业所接受,这也算一个变革时期。马克思曾经说过,工业化几百年创造的财富比人类几千年发展所创造的还要多,如果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由信息资本来统领的话,它所提供的创造财富的能力一定会比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要强很多倍,这也是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全世界不管处在哪个行业、位置,一定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本的统帅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高。

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要高质量发展,核心问题就是提高科技含量,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考虑现在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应该如何增加科技含量。而这里面提高信息技术含量应该是最优先的。现在整个世界正在沿着这个方向往前发展。国家发展得快慢与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信息技术阶段是否把握住了时机。把握住这个方向,一定可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占领先机。

三、加强信息技术、信息资本与增加农民工的工商就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课题

技术进步引发信息资本的发展,而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最基本的一个反映就是居民收入的差距会扩大,这与现在提的共同富裕有非常重要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资本论》对于工业化时期工业资本和劳动者的关系做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市场经济核心的内涵就是各种生产要素要按照对财富创造的贡献来获得财富份额。工业化时期是工业资本的贡献最大,劳动的贡献相对少,因为劳动力不是稀缺资源,而工业技术、工业资本是稀缺资源。资本的发展,所谓资本的人格化,资本获得的红利非常多,而相对劳动力获得的红利减少,社会的消费需求就很难提升。这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论》有相同逻辑关系。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发生经济危机,就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增加财富多,但是工人却没有购买力。居民收入增加而消费递减的规律,说明收入越高用于消费的比重越低,所以收入差距越大,用于消费的比例就越少。积累多、消费少可能产生产能过剩而消费需求不足的状态,这个状态现在在很多地方已经发生。

美国从上届总统特朗普到本届总统拜登一直在用各种办法吸引一般制造业回流美国。虽然美国早就用金融资本、信息资本获得全世界的红利,但是并不能解决普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得依靠工业资本,而且一般还用比较普通的工业资本。

随着发展,我们国家逐渐富裕起来,财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居民收入也增长了,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业技术在这个时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劳动力人口就业的现状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国情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中一个相当尖锐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靠工业技术生产的已经占到了主要部分,这也说明我们工业技术本身的提升。但是要和金融资本、信息资本相比就薄弱得多。而在发展中,资本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少。随着技术的进步、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多,也必然出现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首要的一个原因是资本的分配要占很大的份额,而劳动的分配所占的份额很小。现实生活中,每个劳动力所对应的资源含量也是不一样的,目前人均资源量差距在扩大,而人均资源量少的劳动力收入就更少,只有人均资源量增加的劳动力,在更多的资本架构里边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我们国家的农民,特别是在农村种地的农民,仅靠承包地、靠家庭劳动力来种植710亩地,人均资源量是很少的,创造的总财富就更少,收入水平也是最低的。政府从2015年开始提出消除绝对贫困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展,2020年消除了我国现行标准的绝对贫困人口,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整体来说,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在扩大。据网络相关数据显示,中国10亿美元以上的富翁人数已经超过美国。目前我国的人均GDP1万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6万美元,我们仅是美国的六分之一,但是富有的财富人数却超过了美国,这说明收入差距在拉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农村如果一个人的承包地是1亩多一点,那么这1亩多地不论是自己种还是流转出去收取地租或者入股分红利,收入也就在1000元左右,一个人一年才1000多元;据统计数据,如果农民工外出打工就业,月平均工资是4000元左右,一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4万多将近5万,就实现脱贫了。这就是人均资源量配置的结果。按照农业部的专家测算,我们农村实际劳动力需求最多需要5000万人,最少只需要3000万人。而据统计数据,现在中国农民一共有7.7亿人口,其中劳动年龄是5个亿,在城镇以上工商业就业的不到3个亿,还有2亿剩余劳动年龄人口在农村耕种承包地。这2亿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过剩劳动力,其边际贡献就很小,挣不到钱。这些劳动力的人均资源量是很少的,很难获得比较好的财富红利的分配。而城市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越是向科技高水平发展,出现的一个趋势是劳动力就业岗位的进一步减少。

我们长期跟踪调研的河北邢台市南和区的一个合作社,流转了几万亩当地农民的承包地,培养职业农民来经营种植,一个职业农民平均负责种植四、五百亩,收入从挣10多万到40多万不等,职业农民创造财富多了,相应分配的财富也就多了。

经济越是发展、越是提高科技含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就会大量的减少普通劳动力的就业岗位,这是个趋势。我们曾经考察过一个电解铝企业,现在正在研究用机器人替代人力,根据企业的测算,一个工厂只需要留下原有工人的八分之三,剩下八分之五工人的工作量都可以用机器人替代。再看看现在的餐厅有送餐机器人,炒菜也开始有机器人,还有企业在开发建筑机器人。各行业机器人的出现节省了很多体力劳动的劳动力,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大量就业岗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需要增加就业岗位就不发展科技,那会导致整个社会财富创造减少,也会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高科技含量,更加侧重于提高我们信息技术的含量。

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也同样是这个问题,一方面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相应的生活改善了,但是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也就贵了,现在工资水平就得提高。已经有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搬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从长期来看,这些企业早晚都会从中国迁移出去。过去我们是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价格低,土地便宜的“三低成本”,现在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土地的价格以及环保的要求也都提高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进步的同时也有另外一方面的负面影响。

四、我国面临两个结构性问题

(一)高科技发展

1.高科技发展需要的投资规模大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创造财富的周期长,同样投资规模产生GDP速度慢。维持GDP增速对投资规模有更大的需求。换句话说,同样的投资规模实现的GDP增速低。

2.高科技发展需要的就业人员(劳动力)必须属于高素质群体,而高科技发展创造财富的周期长,因此新就业人员的薪酬不可能高。今后成功的企业中就业人员可以获得较高的“期权”薪酬,失败的企业中就业人员就失去此类“期权”薪酬,这种相对风险较大的薪酬制度会降低此类高素质群体在高科技企业的就业意愿。目前公务员的高素质群体人数众多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很难扭转此类高素质群体寻求风险较低就业岗位的倾向。

3.目前全国尚有1亿多农民劳动年龄人口滞留在农村经营承包地,其收入难以增长,这个群体劳动力素质不高,在高科技企业中很难就业。

4.高科技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美国制裁的风险大于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民营企业对在此领域投资的信心不足。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

1.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高,但是住房价格(包括购买或租赁住房)不包含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中,实际上,这部分生活必须支出的费用上涨速度很快。这就使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实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连华为这样的高薪酬企业都已经将部分下属单位迁移到低房价地区。所以能容纳大量普通劳动年龄人口的密集型企业在我国难以生存。

2.近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我国的能源中,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国内的煤炭价格上涨,而且由于在一段时间内国内煤炭产能压缩,因此在进口石油、天然气的同时也进口了几千万吨煤炭,这些煤炭价格与石油天然气价格同步上涨。这种能源进口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导致生产用能源比如汽油、柴油、煤油和电力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也使居民用能源直接(比如居民生活和取暖用煤)或间接(居民生活用品因油价上涨而增加运输成本)上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必然间接提高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工资成本。

3.目前,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如果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居民生活用品间接上涨,比如因其消费需求萎缩,以居民消费品为主要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会面临市场需求萎缩而生产成本提高的两难困境。

五、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

(一)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现在说“返乡创业”,返乡后有创业成功的,也有创业不成功的。据媒体公开消息,某地原有100多万在珠江三角洲的打工人员因没有工作回到当地,仅有60万人实现了所谓的工商就业,这当中有15万人是自己创业,做个体户或者小企业,余下的45万人找到了就业机会。但是当时的数据显示还有80万人找不到工作。这一个例子也说明现在农民工到城市工商就业面临着新的困难。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有一部分招工的名额需要一点技术,而很多农民工不具备这个能力。另一个原因是有些企业招工的薪水过低,支撑不了农民工在城里的生活费。这就出现结构性失业的新情况。这个趋势现在还在发展,这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在经济上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提高农民及农民工收入水平,对冲消费品物价上涨

最近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煤炭、天然气等纷纷涨价,我国的PPI(生产价格指数)也相应提高。PPI提高也随之逐渐传递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传递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商品价格的管理有政府介入环节,所以传递的过程不会很快,但是矿产品、能源这些初始材料的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向居民消费价格传递,且在某些产品上的传递幅度还不小。而非政府介入管理的商品的就会很快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比如最近一个时期的菜价上涨。现在的就业情况,正好处在一个与此不协调的一种状态。如果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年龄人口找不到工商就业岗位,仅依靠其一年1000多元钱的承包地收入是无法适应物价上涨的。而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约有3亿人,这3亿农民工的收入能否提高到对冲消费品物价上涨的水平?

2020年我国已经消除了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但是相对贫困人口还存在。相对贫困人口,有的说法是“低收入人口”,我们认为用“相对贫困人口”更精准一点。既要防止相对贫困人口返贫,同时还要保持他们的收入增长,这是中央提出的要求。而相对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受到CPI的压力是最大的,如果恩格尔系数提高,他们的生活成本承受能力就会降低。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相对贫困人口特别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边际收入很低的群体人数约有1亿,不包括已经在城里打工的2亿多人。而城市中的工商业就业岗位还在减少。这些打工者的收入水平和现在CPI的关系就是非常难解决的。

六、政策建议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大幅度减少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可以与就业人数和工资薪金挂钩,就业人数多,工资薪金高的可以多减税。相对于政府减轻对低保人员的财政负担。

第二,大幅度提高工资薪金扣除项,降低劳动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以对冲消费品价格上涨(扣除项几年未提高了)。让收入比较低的人减轻一点负担,使其更有能力应对物价上涨,同时也起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

以上谈到的问题并非预测,而是已经发生的现实,且发展的趋势可能比现在更严重。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本的扩张会从另外一种角度去影响很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冲击到其他行业,而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家如果没有很准确地判断,真正出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可能遭受损失。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认真研究国民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冷静的集思广益,准确把握形势发展的特点,政府设计出台能够适应当前形势、切实能解决问题的政策,企业作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决策。


信息资本与共同富裕

浏览:6758 作者: 时间:2022-01-18 分类: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文章
马克思曾经说过,工业化几百年创造的财富比人类几千年发展所创造的还要多,如果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由信息资本来统领的话,它所提供的创造财富的能力一定会比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要强很多倍,这也是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


一、技术进步的三个里程碑

(一)工业技术

工业化首先是工业技术进步,以最早的蒸汽机,继而内燃机发电机,解决动力问题。用化石的能量替代人力和畜力,这是工业技术的开端,也是第一个里程碑。

(二)金融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发展,金融界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股票这种金融工具,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火车坐。也就是说靠工业资本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已经受到局限,必须有金融这种新的动力,工业才能够继续扩张。金融技术进步可以标志为第二个里程碑。金融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工业技术的发展速度,同时也逐步主导了工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得更为鲜明。二战以后美国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样一个金融体制使美国获得巨额铸币税,货币获取的财富分配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到七十年代,美国改为石油美元,再发展成各种美元的变种,即金融衍生产品。这些金融资本使美国在全球财富分配中获得越来越大的份额。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发展三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一是半导体。美国的半导体技术是先从二极管、三极管起步,逐渐形成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密度越做越高、效率越高,与其配套的操作系统等软件性能也随之提高。半导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基础的里程碑式的标志。

二是互联网。国的互联网是军队先开始研究的,当时美军认为,军队的通信信息不应设计成伞状,因为伞状系统其中一个节点一旦被对方摧毁,那么这个节点以下的所有信息就都无法传递,于是就提出能否设计一个新的系统,即使其中某个节点被损坏但是其他的信息传递还能照常运行。这样的通信系统最终设计成功,之后又转到了民用,这就是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从有线到无线,从无线到卫星,互联网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经济效率。

三是数字技术。这是信息技术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标志。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从半导体到芯片,然后是互联网,之后就是数字技术。这三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效率提高、创造财富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一项技术能替代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整个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了各国以及各个经济体内外经济格局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发展领域人们通常概括为“ABCDE”:A是人工智能,B是大数据,C是云,D是数字货币,E是电商。除这五个信息技术外,今后还会有新的数字技术领域出现。而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也会对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产生新的变化。

2.信息技术提高了美国的经济效率,使其拥有领先全世界的竞争优势

回想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工业技术的提升也很快,其中纺织品、家电和汽车等产品给美国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出现了非常大的不平衡。同时八十年代还有美苏争霸。苏联在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对美国的刺激非常大。但是美国有一个超前的关键点——半导体,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国技术发展出现了新的萌芽,用半导体技术替代电子管技术。到1970年前后,美国做出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同时相应的软件也与硬件配套发展,半导体技术飞快发展。在美国开辟出半导体的阶段,苏联还处于电子管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美国的经济效率,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国一位曾是科技部驻联合国的官员曾写文章表示,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贸易战中打败日本,让日本屈服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并且在美苏争霸中打败苏联,导致其最后解体,从生产力角度上看,就是因为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才给美国提供了这样的竞争优势。

二、信息资本

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实质是工业资本占主导的阶段。剩余价值被工业资本所获得,金融资本从工业资本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中分一杯羹。马克思没有生活到金融资本主导工业资本和劳动的时期,他没有预见到这个时期资本形态的新特点。

从工业化、工业技术的突破,到金融发展,再到信息技术的突破,全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工业资本,金融技术再发展起来以后形成金融资本,这两个资本在经济学界讨论了很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出现的一个新的资本形态,我称之为“信息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工业资本最先产生,包括管理创新的比如福特的生产线等,都是工业资本的进步。随后出现的金融资本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财富创造和分配的主体,它所获得的财富分配的份额超过了工业资本,美国依靠美元铸币税获得了难以计算的世界财富。现在信息资本已经产生,目前全球化体系逐步转型由信息资本来主导,其他资本围绕信息资本参与到世界财富的创造中,并分享到应得的份额。我认为它的发展速度会很快驾驭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

美国的巨鳄公司,如英特尔、IBMFacebook等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公司。马斯克最新产生的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无论是火箭回收,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还是人工智能芯片、人脑和芯片的连接等等,主要依靠的也是信息技术。有了这些信息资本,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都会在其统率下来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升了经济格局,而这样一个全新的获取全世界财富的优势,是信息资本为其带来的。

这个资本形态的价值远远超过它的账面价值,甚至可以说比市场一般的估值还要高,潜在的价值很大。技术发展引起的资本格局变化,这种变化对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美国目前仍然在引领信息技术,同时也是美国的信息资本在引领全球化的格局。

中国有很多资产上万亿的企业、公司,有金融公司,如工商银行,有实体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等,这些公司获得了政府的资源并经营发展壮大。但是,这几年,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几年之内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超过那些金融企业。在我国,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经济主导的一个领域。可以说,全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整个资本结构的变化,出现一个新的资本形态,这个新的资本形态就是信息资本。信息资本会主导着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这种主导使得世界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幅度增长,而这种增长也会引起全世界财富分配格局的变化。

对于我们国家、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都要看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果只局限于工业技术或者金融领域做原来的业务的话,那么在未来的财富创造效率上就会逐渐落后,甚至可能被淘汰。柯达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数码相机最早是柯达公司发明的,但是他们的决策层作出了错误判断,认为胶片仍然主导、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放弃了数码相机这样一个新技术的突破,而这项新技术被日本的企业成功应用并发展,导致柯达现在在整个摄影领域的萎缩、落后。

阿里巴巴设计的支付宝系统,买方把钱放在支付宝中,卖方寄出货品,买方同意确认收货后支付宝才能将货款转给卖方,这就解决了网络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很多偏远地区农民生产的产品要进入市场的成本非常高,更不用说进入海外市场了,但通过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大幅降低销售成本进入到市场中。互联网技术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产销体系。

信息资本的作用日益被全世界、被各国政府、被各个企业所接受,这也算一个变革时期。马克思曾经说过,工业化几百年创造的财富比人类几千年发展所创造的还要多,如果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由信息资本来统领的话,它所提供的创造财富的能力一定会比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要强很多倍,这也是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全世界不管处在哪个行业、位置,一定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本的统帅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高。

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要高质量发展,核心问题就是提高科技含量,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考虑现在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应该如何增加科技含量。而这里面提高信息技术含量应该是最优先的。现在整个世界正在沿着这个方向往前发展。国家发展得快慢与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信息技术阶段是否把握住了时机。把握住这个方向,一定可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占领先机。

三、加强信息技术、信息资本与增加农民工的工商就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课题

技术进步引发信息资本的发展,而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最基本的一个反映就是居民收入的差距会扩大,这与现在提的共同富裕有非常重要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资本论》对于工业化时期工业资本和劳动者的关系做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市场经济核心的内涵就是各种生产要素要按照对财富创造的贡献来获得财富份额。工业化时期是工业资本的贡献最大,劳动的贡献相对少,因为劳动力不是稀缺资源,而工业技术、工业资本是稀缺资源。资本的发展,所谓资本的人格化,资本获得的红利非常多,而相对劳动力获得的红利减少,社会的消费需求就很难提升。这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论》有相同逻辑关系。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发生经济危机,就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增加财富多,但是工人却没有购买力。居民收入增加而消费递减的规律,说明收入越高用于消费的比重越低,所以收入差距越大,用于消费的比例就越少。积累多、消费少可能产生产能过剩而消费需求不足的状态,这个状态现在在很多地方已经发生。

美国从上届总统特朗普到本届总统拜登一直在用各种办法吸引一般制造业回流美国。虽然美国早就用金融资本、信息资本获得全世界的红利,但是并不能解决普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得依靠工业资本,而且一般还用比较普通的工业资本。

随着发展,我们国家逐渐富裕起来,财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居民收入也增长了,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业技术在这个时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劳动力人口就业的现状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国情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中一个相当尖锐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靠工业技术生产的已经占到了主要部分,这也说明我们工业技术本身的提升。但是要和金融资本、信息资本相比就薄弱得多。而在发展中,资本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少。随着技术的进步、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多,也必然出现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首要的一个原因是资本的分配要占很大的份额,而劳动的分配所占的份额很小。现实生活中,每个劳动力所对应的资源含量也是不一样的,目前人均资源量差距在扩大,而人均资源量少的劳动力收入就更少,只有人均资源量增加的劳动力,在更多的资本架构里边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我们国家的农民,特别是在农村种地的农民,仅靠承包地、靠家庭劳动力来种植710亩地,人均资源量是很少的,创造的总财富就更少,收入水平也是最低的。政府从2015年开始提出消除绝对贫困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展,2020年消除了我国现行标准的绝对贫困人口,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整体来说,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在扩大。据网络相关数据显示,中国10亿美元以上的富翁人数已经超过美国。目前我国的人均GDP1万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6万美元,我们仅是美国的六分之一,但是富有的财富人数却超过了美国,这说明收入差距在拉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农村如果一个人的承包地是1亩多一点,那么这1亩多地不论是自己种还是流转出去收取地租或者入股分红利,收入也就在1000元左右,一个人一年才1000多元;据统计数据,如果农民工外出打工就业,月平均工资是4000元左右,一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4万多将近5万,就实现脱贫了。这就是人均资源量配置的结果。按照农业部的专家测算,我们农村实际劳动力需求最多需要5000万人,最少只需要3000万人。而据统计数据,现在中国农民一共有7.7亿人口,其中劳动年龄是5个亿,在城镇以上工商业就业的不到3个亿,还有2亿剩余劳动年龄人口在农村耕种承包地。这2亿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过剩劳动力,其边际贡献就很小,挣不到钱。这些劳动力的人均资源量是很少的,很难获得比较好的财富红利的分配。而城市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越是向科技高水平发展,出现的一个趋势是劳动力就业岗位的进一步减少。

我们长期跟踪调研的河北邢台市南和区的一个合作社,流转了几万亩当地农民的承包地,培养职业农民来经营种植,一个职业农民平均负责种植四、五百亩,收入从挣10多万到40多万不等,职业农民创造财富多了,相应分配的财富也就多了。

经济越是发展、越是提高科技含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就会大量的减少普通劳动力的就业岗位,这是个趋势。我们曾经考察过一个电解铝企业,现在正在研究用机器人替代人力,根据企业的测算,一个工厂只需要留下原有工人的八分之三,剩下八分之五工人的工作量都可以用机器人替代。再看看现在的餐厅有送餐机器人,炒菜也开始有机器人,还有企业在开发建筑机器人。各行业机器人的出现节省了很多体力劳动的劳动力,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大量就业岗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需要增加就业岗位就不发展科技,那会导致整个社会财富创造减少,也会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高科技含量,更加侧重于提高我们信息技术的含量。

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也同样是这个问题,一方面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相应的生活改善了,但是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也就贵了,现在工资水平就得提高。已经有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搬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从长期来看,这些企业早晚都会从中国迁移出去。过去我们是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价格低,土地便宜的“三低成本”,现在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土地的价格以及环保的要求也都提高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进步的同时也有另外一方面的负面影响。

四、我国面临两个结构性问题

(一)高科技发展

1.高科技发展需要的投资规模大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创造财富的周期长,同样投资规模产生GDP速度慢。维持GDP增速对投资规模有更大的需求。换句话说,同样的投资规模实现的GDP增速低。

2.高科技发展需要的就业人员(劳动力)必须属于高素质群体,而高科技发展创造财富的周期长,因此新就业人员的薪酬不可能高。今后成功的企业中就业人员可以获得较高的“期权”薪酬,失败的企业中就业人员就失去此类“期权”薪酬,这种相对风险较大的薪酬制度会降低此类高素质群体在高科技企业的就业意愿。目前公务员的高素质群体人数众多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很难扭转此类高素质群体寻求风险较低就业岗位的倾向。

3.目前全国尚有1亿多农民劳动年龄人口滞留在农村经营承包地,其收入难以增长,这个群体劳动力素质不高,在高科技企业中很难就业。

4.高科技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美国制裁的风险大于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民营企业对在此领域投资的信心不足。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

1.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高,但是住房价格(包括购买或租赁住房)不包含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中,实际上,这部分生活必须支出的费用上涨速度很快。这就使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实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连华为这样的高薪酬企业都已经将部分下属单位迁移到低房价地区。所以能容纳大量普通劳动年龄人口的密集型企业在我国难以生存。

2.近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我国的能源中,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国内的煤炭价格上涨,而且由于在一段时间内国内煤炭产能压缩,因此在进口石油、天然气的同时也进口了几千万吨煤炭,这些煤炭价格与石油天然气价格同步上涨。这种能源进口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导致生产用能源比如汽油、柴油、煤油和电力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也使居民用能源直接(比如居民生活和取暖用煤)或间接(居民生活用品因油价上涨而增加运输成本)上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必然间接提高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工资成本。

3.目前,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如果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居民生活用品间接上涨,比如因其消费需求萎缩,以居民消费品为主要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会面临市场需求萎缩而生产成本提高的两难困境。

五、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

(一)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现在说“返乡创业”,返乡后有创业成功的,也有创业不成功的。据媒体公开消息,某地原有100多万在珠江三角洲的打工人员因没有工作回到当地,仅有60万人实现了所谓的工商就业,这当中有15万人是自己创业,做个体户或者小企业,余下的45万人找到了就业机会。但是当时的数据显示还有80万人找不到工作。这一个例子也说明现在农民工到城市工商就业面临着新的困难。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有一部分招工的名额需要一点技术,而很多农民工不具备这个能力。另一个原因是有些企业招工的薪水过低,支撑不了农民工在城里的生活费。这就出现结构性失业的新情况。这个趋势现在还在发展,这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在经济上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提高农民及农民工收入水平,对冲消费品物价上涨

最近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煤炭、天然气等纷纷涨价,我国的PPI(生产价格指数)也相应提高。PPI提高也随之逐渐传递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传递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商品价格的管理有政府介入环节,所以传递的过程不会很快,但是矿产品、能源这些初始材料的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向居民消费价格传递,且在某些产品上的传递幅度还不小。而非政府介入管理的商品的就会很快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比如最近一个时期的菜价上涨。现在的就业情况,正好处在一个与此不协调的一种状态。如果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年龄人口找不到工商就业岗位,仅依靠其一年1000多元钱的承包地收入是无法适应物价上涨的。而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约有3亿人,这3亿农民工的收入能否提高到对冲消费品物价上涨的水平?

2020年我国已经消除了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但是相对贫困人口还存在。相对贫困人口,有的说法是“低收入人口”,我们认为用“相对贫困人口”更精准一点。既要防止相对贫困人口返贫,同时还要保持他们的收入增长,这是中央提出的要求。而相对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受到CPI的压力是最大的,如果恩格尔系数提高,他们的生活成本承受能力就会降低。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相对贫困人口特别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边际收入很低的群体人数约有1亿,不包括已经在城里打工的2亿多人。而城市中的工商业就业岗位还在减少。这些打工者的收入水平和现在CPI的关系就是非常难解决的。

六、政策建议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大幅度减少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可以与就业人数和工资薪金挂钩,就业人数多,工资薪金高的可以多减税。相对于政府减轻对低保人员的财政负担。

第二,大幅度提高工资薪金扣除项,降低劳动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以对冲消费品价格上涨(扣除项几年未提高了)。让收入比较低的人减轻一点负担,使其更有能力应对物价上涨,同时也起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

以上谈到的问题并非预测,而是已经发生的现实,且发展的趋势可能比现在更严重。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本的扩张会从另外一种角度去影响很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冲击到其他行业,而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家如果没有很准确地判断,真正出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可能遭受损失。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认真研究国民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冷静的集思广益,准确把握形势发展的特点,政府设计出台能够适应当前形势、切实能解决问题的政策,企业作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决策。